「網絡自由民間諮詢大會」

「網絡自由民間諮詢大會」

網絡自由關注組(Internet Freedom Concern Group) 誠邀關注網絡自由的您出席本週在香港城市大學舉行的「網絡自由民間諮詢大會」,集思廣益,捍衛網絡自由!詳情如下:   日期︰2011年6月19日(星期日) 時間︰下午2:30至5:30 地點︰九龍塘達之路香港城市大學LT-4 司儀︰慢必(人網CEO) 嘉賓: 林子健(青台台長) 范國威(網台節目主持人) 巫堃泰(社區發展動力培育高級項目主任,網台節目主持人) 黎廣德(公共專業聯盟主席,網台節目主持人) 陳倩瑩(香港專上學生聯會秘書長) 羅沃啟 (香港人權監察總幹事)   稍後將有更多嘉賓加入,敬請留意!

社區發展動力培育就選舉管理委員會《區議會選舉活動建議指引》的初步回應

社區發展動力培育就選舉管理委員會《區議會選舉活動建議指引》的初步回應

社區發展動力培育(下稱CDI) 一直關注媒體與文化政策在香港的發展,並在過去作出多項研究及倡議項目。我們於2010年8月公佈了《廣播業困局與未來發展的路向報告》及與多個網台於廣管局對免費電視牌照進行中期發牌檢討期間,開展《反對大氣電波壟斷》聯署,於一個月內收集到超過1300個實名簽名。   就選選舉管理委員會(下稱選管會)於2011年5月發表的《區議會選舉活動建議指引》(下稱指引),本智庫有以下回應:   網上媒體如恆河沙數 ,選管會對互聯網存認知落差 網上媒體為所有互聯網使用者均可設立、收聽或收看和參與討論的媒介。只需要一部連接互聯網的電腦及安裝相關軟件及服務,即可開台,部份服務及功能甚至為免費。由於任何人士或機構均可以十分低廉的價格開設一次性或多次性使用的網上媒體,以現行選管會建議指引來作準的話,全球的網上媒體實在多得不得盡錄。因此,選管會監管所有網上媒體以執行公平時間原則,有着不可克服之技術難度。選管會對網絡世界有上述認知落差,其效率及適應社會變遷之能力,實在未能與其他政府部門看齊。   網上媒體未有如傳統電子傳媒及使用公共資源,作出規管實屬荒謬 現行電子傳媒使用大氣電波作出廣播。由於大氣電波容量有限,一個頻譜被佔用之後就不能夠被另一人所用。因此,大氣電波被視為公共資源,使用前需要得到行政部門批准。使用公共資源,則需要符合公眾利益,實屬理解。然而,網上媒體沒有佔用任何大氣電波。作為傳播媒介的互聯網為私人或商業運作,並不是公共資源。因此,要求網上媒體遵守上述原則,份屬荒謬。   如何界定政治宣傳及網上媒體,隻字不提 若干政治團體及政黨成立所屬的網上媒體,用作介紹及倡議政治理念及政綱。若將平等原則硬套於該等網上媒體,將變相增加成本,抬高發聲門檻,為政黨宣傳及倡議工作制造不必要的障礙。再者,在現有未有任何發牌限制之下,任何人士,包括政治團體及政黨,均可成立網上媒體倡議其理念,平等原則將令網上媒體面目模糊、不倫不類,令倡議成效大打折扣。然而,選管會對於政治宣傳及網上媒體未有清楚定義,引致上述質疑出現。   互聯網無遠弗屆,對海外內容作出監管不甚可能 由於寄存網上媒體內容的網路伺服器(Server)可以不是位於香港,因此香港的網上媒體節目及任何內容,可以寄存於不同國家。除此以外,互聯網的鏡站(Mirror Site)技術,可以自動複製網上媒體的內容到其他國家及地區伺服器而無需得到原伺服器批准。對於上述技術情況,現行建議卻沒有任何探討,引致候選人可能於不自覺的情況下墮入法網。   另外,網域名稱(Domain Name)是屬於不同國家的管轄範圍。例如「.com」由於美國管制,而「.hk」由香港管理。就算一個網上媒體的伺服器設於香港,假若其網域名稱是屬於他國管轄的話,該網上媒體則自動受到該國相關法例規管。如果選管會介定一海外網上媒體伺服器寄存的內容違反公平原則,又是否需要進行跨司法管轄區執法?   CDI將會與網絡自由關注組繼續跟進該指引,如有任何查詢,請與我們(2123-1701)聯絡。

香港過渡期研究計劃發表

香港過渡期研究計劃發表

  社區發展動力培育(CDI)與香港過渡期研究計劃(HKTP)於今日下午發表其最新研究報告,題目為《檢視特區新十年:檢閱二十一世紀開端的香港政治制度》的剩餘部份。是次研究集中於調查和研究受訪市民對曾蔭權處理各大議題的不滿程度,如對處理地產商、貧富懸殊、公務員及政改問題,並採集了香港人對中國大陸之態度。   是次研究調查訪問了807名市民,並發現自1997年至今,受訪者對中央政府管治的不滿,首次高過滿意度。市民主要不滿上升的通脹、國內熱錢大量湧入香港,導致樓價不斷上升。愈關注個人自由及政治的受訪者,最不滿中央的管治;其次是關注個人收入及通脹的群組;然後是關注房屋、老人福利及貧富懸殊的受訪者。   近來,政府宣佈擬推行德育及公民教育科,並旨在加強學童及青少年對國家的認識及認同。可是,是次研究發現非學生類別受訪者對國慶日的態度比學生更為冷漠;從年齡分佈及工作類別而言,年青受訪者及學生對於國慶日的態度多為只是多一日假日,比例亦遠超對國慶日感到不快的同類型受訪者。   有鑑於特首選舉將於明年初舉行,事次研究第四部份亦再次調查市民對四位有意參選人士之看法。當中,有60%受訪者表示支持范徐麗泰於國慶日宣佈參選特首,比唐英年、梁振英及梁家傑分別多出7%、23%及16%(如下表所示)。     范徐麗泰 唐英年 梁振英 梁家傑 支持 60% 53% 37% 44% 反對 21% 26% 37% 36% 不知道 19% 21% 26% 20%   公眾可於這裡下載是次報告 研究摘要 記者會演示(PowerPoint)

全港首個:香港學課程-香港學101

社區發展動力培育香港科技大學中國跨國關係研究中心 聯合主辦 香港學101     何謂香港學101? 香港學是一門以「香港」為研究和描述對象的學問。透過不同層面的剖析及專題的探討,讓學員了解回歸前後的殖民地歷史,認識香港百多年來的獨特社會文化,從而反思香港與中國未來的發展路向。101,寓意基礎課程,即香港學的入門課程。   本課程適合 學習中學通識的老師及同學、有志研究香港與中國社會、認識香港政治與歷史的朋友     講員 洪清田博士 香港時事評論員、香港教育學院管治與公民研究中心研究員,「香港學」協會創會主席   語言 廣東話   課程資料如下: 上課地點 社區發展動力培育社區互動室(香港天后電氣道148號2102室) 課程內容 請按這裡下載課程簡介   主要分三個組別,包括 (A)      香港源流(共9講) 開課日期:2011年6月25日(六)   (B(1)) 香港社會與文化1(共8講) 開課日期:2011年7月30日(六)  ...

扶貧智庫研討會系列(3) 《城市規劃與扶貧》

扶貧智庫研討會系列(3) 《城市規劃與扶貧》

以下是是次活動的相關演講資料: 葉毅明香港城市大學公共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 “Poverty and Town Planning” 講義    林云峰香港城市設計學會會長 “城市設計與扶貧 Urban Design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講義   邵家臻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講師 「誰在聆聽天水圍小販?」 文章   巫堃泰社區發展動力培育高級項目主任 「東涌及北大嶼山規劃政策失誤-扶貧何去何從」 講義  

alt

扶貧智庫研討會系列(3) 《城市規劃與扶貧》

貧智庫研討會系列(3) 《城市規劃與扶貧》 城市規劃作為居 住於都市的人來說,來得十分之重要。由區域內的房屋、醫療及治安,到教育、交通甚至就業等元素,都與將來居住於區域內的人息息相關。而城市規劃的過程,往往決定了該城市甚至當地居民的福祉。 然而,香港的規 劃問題毛病處處。繼政府與發展商發展天水圍的秘密協議,到近期再度研究發展東涌新市鎮的種種風波,都反映出政府 在規劃新市鎮的時候,未有顧及交通費、交通時間及當地就業的問題,令新市鎮淪為貧窮人口集中的地區。 與此同時,近年 舊區重建及工廈活化計劃,令居住於市民的貧窮人口生活更為艱鉅。於進行市區更新時,如何減低縉紳化(Gentrification)對於貧窮人口的影響,需要各個持份者思考以人文角度規劃, 以達致保持社會流動(Social Mobility)的可能。 《扶貧智庫》將 會於舉辦《城市規劃與扶貧》研討會,讓公眾及關注社區規劃人士共同探討上述問題。 講者: 葉毅明 香港城市大學公共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 林云峰 香港城市設計學會會長 邵家臻 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講師 陳劍青 新界東北發展關注組成員 巫堃泰 社區發展動力培育高級項目主任 主持: 狄志遠 日期: 2011年5月14日(星期六) 時間: 下午2:30 – 4:30 地點: 香港小童群益會總部704室...

精神分析臨牀典藉讀書會 (入門)

精神分析臨牀典藉讀書會 (入門)

  在現代性橫行的社會中,英美流派的心理治療及精神科藥 物對各種官能症(包括抑鬱 症、強逼症等)往往治標不治本,不只沒有顯著療效,這些療法背後的思維方式很多時本身就是問題所在。例如認知行為療法只注重改變病人的思想,忽略思想的文化及社會根源;另一些療法則將官能症簡化為大腦的化學失調而無視化學失調的起因--思想和精神結構的問題。   面對源自現代社會特殊官能症問題,法國精神科醫生兼一代精 神分析宗師拉康﹝Jacques Lacan﹞憑『回歸 弗洛 伊德』及嚴格科學原則發展了的一套客觀有效的精神分析療法,為了引介拉康的理論與實踐,齊澤克學會﹝www.ZizekSociety.org﹞及社區發展動力培育籌備了此讀書會--《拉康精神分析臨牀入門:理論與技巧》作者、擁有豐富臨牀經驗的杜肯大學心理學係教授Bruce Fink在該書前言 指 出,這本臨牀精神分析入門著作是『寫給臨牀 工作者﹝ 包括精神分析師、心理學家、精神科醫生、心理治療師、輔導人員、社工等人士﹞以及正在接受治療或有興趣接受治療的人們』。   主持:    張家榮 B.A. Social Work、前輔導員 劉康琳 MSc in Social Work、性治療師   日期:    2011年5月3日、17日、24日及31日﹝逢星期二﹞ 時間:    晚上八時至十時 地點:    CDI社區互動室 (香港天后電氣道148號2102室CDI社區互動室)...

Are Engagement & Consensus Possible in Hong Kong?

Are Engagement & Consensus Possible in Hong Kong?

Seminar on The Public Engagement and Consensus Building Process in HK, and the Potential Solution of “Future Centre” 公眾參與和共識建構會在香港出現嗎?     Speaker: Leif Edvinsson Leif is now the Professor in Lund University on IC/Knowledge...

「410遊行後坐係長實出面!抗議大財團缺乏承擔!爭取設立累進利得稅」集會暨論壇

「410遊行後坐係長實出面!抗議大財團缺乏承擔!爭取設立累進利得稅」集會暨論壇

為何香港沒有累進利得稅?為什麼大財團繳付的利得稅率,沒有如在很多發達國家般按利潤增加?若香港實行累進利得稅,公共房屋、醫療、教育、退休保障等範籌能因此獲得怎樣的改善?   累進利得稅的原則是,當財團的利潤越大,應繳付的稅率便越高;換句話說,財團的繳稅率是與其利潤成正比,體現了公平公義的原則。可是,一直以來香港的稅制也向財團傾斜。財團利得稅劃一為16.5%,差不多是全球最低,更非累進形式;結果是大財團賺大錢但交稅卻極少,社會出現嚴重的財富分配不均。政府其中一個重要功能是推動資源再分配,而累進利得稅就是一項重要的政策工具改善貧富懸殊的情況。   令人憤怒的是,香港政府一直偏坦大財團,在2011年的財政預算案中,對累進利得稅(或增加利得稅)隻字不提;為此我們將於4月10日發起集會,抗議財團賺大錢但卻缺乏社會承擔,要求立即實行累進利得稅。   集會詳情 日期: 2011年4月10日(周日) 時間: 下午5時正至7時30分 地點: 中環長江中心外   論壇詳情 題目: 香港稅制如何養肥這班地產商? 講者: 基層街坊、新移民婦女、霍偉邦(青年)、李峻嶸(學者) 日期: 2011年4月10日(周日) 時間: 下午5時正至7時 地點: 中環長江中心外   主辦 爭取合理資源再分配聯席     聯席發起團體包括: (排名不分先後)   左翼21、街坊工友服務處、關注綜緩檢討聯盟、同根社、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社區發展動力培育、社會主義行動、香港基督徒學會、回歸基督精神同盟、青台、1217香片公社、職工盟社會事務委員會、香港專上學生聯會、中大學生會、基層發展中心、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青年聯社、新界東北關注組、中大基層關注組、抗河蟹大聯盟、四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