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發展動力培育最新出版  現於各大書店有售

社區發展動力培育最新出版 現於各大書店有售

社區發展動力培育一直關注競爭法的訂立。雖然立法會於6月底通過競爭法,但是條例尚有改善空間。本智庫成員及研究 人員合力編寫《香港競爭條例解讀及政策建議》一書,詳細講述競爭法的立法及見解。   世界各個經濟發達的國家已分別制訂《競爭法》以確保公平的營商環境。社區發展動力培育一直關注香港《競爭法》的發展,在立法過程中進行了不同的政策倡議和研 究工作。此書正是本智庫的政策顧問羅祥國博士、黃岸然先和各研究小組成員的努力成果,從理論到實證層探討條例的重要性和在香港立法過程中所遇到的阻礙。除此之 外,本智庫也希望透過出版這本書,可以由淺入深的讓社會大眾明白條例的重要性,從而澄清社會上對條例的一些誤解。   另外,香港窮富差距因漸擴大,扶貧成為社會討論的重要議題。「扶貧智庫」由多家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及多間香港政策研究及倡議組織共同成立,並於過去一年多舉辦多次研討會工作坊,共商扶貧政策。「扶貧智庫」現今將研究成果輯錄成《扶貧政策‧何去何從》一書,從多個政策角度倡議扶貧措施。   「扶貧智庫」由 五個關心本地貧窮問題的智庫和社聯共同策動,針對本港不同的貧窮議題,邀請各界進行深入研討,探索可行的、具創意的扶貧策略供公眾及政府 參考,以改善本地的貧窮情況。我們認為貧窮是深層次社會問題,需要不同階層和界別人士共同商討,尋求對策。我們希望透過這個探索本地扶貧 策略的平台,鼓勵不同界別合作和交流,從不同角度分析本港貧窮問題,並共同倡議滅貧、扶貧政策。       上述兩書,現已於全線商務印書館、三聯書店及太子基道書樓 有售。            

支持將前中區政府合署地段及其上的所有建築物列為一級文物

支持將前中區政府合署地段及其上的所有建築物列為一級文物

社區發展動力培育支持古物諮詢委員會將前中區政府合署地段及其上的所有建築物包括東座、中座及西座)列為一級文物,並建議古物事務監督把該址列 為法定古蹟,原因如下: 1. 自一八四一年以來,該址一直為香港政府總部。從文物保育法例的標準以及行政程序上,都值得我們對之作高度尊重及評價。 2. 政府總部的中座、東座和西座在建築和設計上是一個和諧協調的整體,三者在建築價值上有同樣的重要性 ,應一併原址保育。 3. 政府總部建築的三部份都是重要而且獨當一面的現代實用建築典範,是香港眾多五十、六十年代建築之先驅。 4. 作為政府與公共行政部門長期的所在地,無論是立法、行政、公眾事務和與公眾互動的層面上,前中區政府合署所見證的歷史維度是前所未有的。因此整個建築群必須完整保育,作為展示這170年公眾歷史的場地。 如欲參與聯署,請到http://bit.ly/savegovhillnow

社區發展動力培育 《香港新媒體與社會運動》研究發佈

社區發展動力培育 《香港新媒體與社會運動》研究發佈   社區發展動力培育繼發表《香港立法會議員使用社交媒體概況討論文件》,將會發佈另一與香港網絡及社會運動有關的研究,題為《香港新媒體與社會運動》。   隨着互聯網日益普及,新媒體漸漸發展為一個多元的互動平台。近年,有更多市民透過新興的網上媒體參與各種社會議題的討論和社會運動。為了探究這個新興的現象,社區發展動力培育為這個新興現象進行探索式研究。是次式研究旨在嘗試了解網民(網台)的特徵和探討新媒體(網台)在社會運動中所扮演的角色 ,並嘗試剖析市民及網民參與社運的原因及不同的參與形式。   經過網上問卷調查、聚焦小組及個案研究收集數據及分析。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新傳媒較能推動社會參與(研究表格十二) 73.9%的回應者認為新傳媒較能推動社會參與,只有2%選擇傳統傳媒,選擇兩者皆是、兩者皆非和沒有意見的分別為20%、0.4%和3.7%。  政治明星不是最影響社運參與者關注和參與社運的因素 在曾有參與社會運動的回應者(176名)中,認為議題本身最影響他們開始關注和參與社運的分別佔61.4%(表格十四)和67%(表格十五),而受到政治明星感染而關注或參與社運的受訪者只佔小數,分別為11.4%及6.3%。 網民接獲社運邀請後,響應程度一般 當接獲關於社會運動的邀請或通知後(表格十八),50%的回應者選擇一般響應,而選擇活躍的佔32.4%。 研究更發現,新媒體在香港社會運動中為十分重要的輔助角色,並為集體行動場所和社會資本積累平台。   如欲下載整份研究,請按這裡

社區發展動力培育對立法會通過《競爭條例草案》之回應

社區發展動力培育對立法會通過《競爭條例草案》之回應

  社區發展動力培育一直倡議訂立《競爭法》。對於《競爭法》的最終通過,本智庫表示歡迎。我們相信,《競爭法》將會保障消費者的權益,同時亦會改善營商環境,保護中小企的利益。然而,是次訂立之《競爭法》過於寬鬆。為此,本智庫要求競委會就《競爭法》作出下列行動,務求令法例更趨完善。   公營部門及法定團體的豁免應由競委會決定 是次《競爭法》的風波,在於政府對公營部門及法定團體的豁免從寬處理,將上述機構從事業務實際的部份剔除於法例規管之外。本智庫認為,如上述機構涉及經濟活動,就不應獲得豁免。我們要求競爭委員會成立以後,需要儘快展開公營部門及法定團體的豁免名單,以免令上述機構與私人企業作出平公平競爭。   加入集體訴訟機制 其次,本智庫期望政府在《競爭法》中加入集體訴訟的機制。立法會剛三讀通過的《競爭法》只容許利益受損人士提出獨立訴訟,小市民在面對龐大的法律開支下勢難以與大財團展開訴訟。本智庫認為欠缺集體訴訟機制的《競爭法》未能全面保障市民權益。有鑑於法律改革委員會建議,於司機系統下加入與消費者有關的集體訴訟機制。我們認為政府及未來競委會應就上述建議,為《競爭法》加入集體訴訟機制。此舉有助提升法律程序的效率和減輕訟費的負擔,令無法或資金不足以興訟的小額申索人可提出訴訟,保障消費者權益。   定期對《競爭法》作出檢討 最後,《競爭法》為政府與社會各界在多方磋商及協調後得以取得的艱辛成果,然而,現時通過的《競爭法》需要改善的地方甚多。本智庫期望政府在往後的時間能夠不斷完善《競爭法》的條文,吸取《競爭法》實施後的經驗,讓《競爭法》能創造更公平的競爭營商環境。   社區發展動力培育為一專注培育、促進社區及社會發展的非牟利機構,為非政府機構、智庫及政策實踐機構提供一個開放的平台,以優化市民生活為目標。本智庫於2011年公佈《完善的競爭法︰創造更有利的營商環境及保障消費者利益》研究報告,並將會短期內出版與競爭法相關書籍。

社區發展動力培育對立法會通過《競爭條例草案》之回應

社區發展動力培育對立法會通過《競爭條例草案》之回應

  社區發展動力培育一直倡議訂立《競爭法》。對於《競爭法》的最終通過,本智庫表示歡迎。我們相信,《競爭法》將會保障消費者的權益,同時亦會改善營商環境,保護中小企的利益。然而,是次訂立之《競爭法》過於寬鬆。為此,本智庫要求競委會就《競爭法》作出下列行動,務求令法例更趨完善。 公營部門及法定團體的豁免應由競委會決定 是次《競爭法》的風波,在於政府對公營部門及法定團體的豁免從寬處理,將上述機構從事業務實際的部份剔除於法例規管之外。本智庫認為,如上述機構涉及經濟活動,就不應獲得豁免。我們要求競爭委員會成立以後,需要儘快展開公營部門及法定團體的豁免名單,以免令上述機構與私人企業作出平公平競爭。 加入集體訴訟機制 其次,本智庫期望政府在《競爭法》中加入集體訴訟的機制。立法會剛三讀通過的《競爭法》只容許利益受損人士提出獨立訴訟,小市民在面對龐大的法律開支下勢難以與大財團展開訴訟。本智庫認為欠缺集體訴訟機制的《競爭法》未能全面保障市民權益。有鑑於法律改革委員會建議,於司機系統下加入與消費者有關的集體訴訟機制。我們認為政府及未來競委會應就上述建議,為《競爭法》加入集體訴訟機制。此舉有助提升法律程序的效率和減輕訟費的負擔,令無法或資金不足以興訟的小額申索人可提出訴訟,保障消費者權益。 定期對《競爭法》作出檢討 最後,《競爭法》為政府與社會各界在多方磋商及協調後得以取得的艱辛成果,然而,現時通過的《競爭法》需要改善的地方甚多。本智庫期望政府在往後的時間能夠不斷完善《競爭法》的條文,吸取《競爭法》實施後的經驗,讓《競爭法》能創造更公平的競爭營商環境。 社區發展動力培育為一專注培育、促進社區及社會發展的非牟利機構,為非政府機構、智庫及政策實踐機構提供一個開放的平台,以優化市民生活為目標。本智庫於2011年公佈《完善的競爭法︰創造更有利的營商環境及保障消費者利益》研究報告,並將會短期內出版與競爭法相關書籍。

香港立法會議員使用社交媒體概況討論文件

香港立法會議員使用社交媒體概況討論文件

  社區發展動力培育 香港立法會議員使用社交媒體概況討論文件發佈   社區發展動力培育為探討立法會議員,於使用社交媒體作為公眾參與媒介的狀況進行概況分析。我們於今日(2012年5月22日)舉行發佈會,並邀請到著名時事博客黃世澤先生及社交媒體業界人士陳溢謙先生就上述議題給予評論。討論文件重點如下   1. 議員個人網頁以匯報為主,連繫及直接參與功能薄弱 在34位擁有個人網頁的立法會議員中,近八成議員在過去三個月有曾經更新內容,逾七成議員以多媒體形式匯報其工作。七成四議員在沒有在工作匯報版面加入任何分享功能,只有約兩成議員在工作匯報版面加入「LIKE」(即用作分享至Facebook的功能)或分享至其他社交網站的工具。第二,只有13位議員(38%)在網頁中有超連結至其社交網站戶口,與真正有社交網站的議員32人(按表二)少了19人。眾多議員中,只有李卓人、梁國雄及譚偉豪三位議員有提供在線直接參與的機會。   內容 社交功能 公眾參與  等級 上一次更新 匯報形式 分享功能 意見發表 聯絡方法 參與形式 2 27 79% 24 71% 7 21% 2 6% 13 38% 13 38% 1...

拆局:創作自由 vs 保障版權? ﹣《版權(修訂)條例草案》拆解及討論會

社區發展動力培育 主辦 網絡自由關注組 支持 拆局:創作自由 vs 保障版權? ﹣《版權(修訂)條例草案》拆解及討論會 社區發展動力培育將於2012年5月4日晚上舉辦 “ 拆局:創作自由 vs 保障版權? ﹣《版權(修訂)條例草案》” 拆解及討論會,旨在讓各方與會者表述創作自由和保障版權的意見,探討當中是否真有衝突,並與公眾就所關心的二次創作議題作出交流,尋找拆局之法。 誠邀各路創作界、資訊科技界、文化界、學術界、政策界等朋友現身表達對條例草案的意見和拆局之法! 對話嘉賓 : 民間各界 林祖舜 (香港高登討論區行政總裁) 黄照達 (漫畫創作人) 區惠蓮 (文化雜誌《文化現場》出版人) 唐健 (哲學工作者) 馮德聰 (國際創意及科技總會會長) 政策界 湯家驊 (立法會議員 ﹣新界東) 譚偉豪...

社區發展動力培育 就優化土地供應策略:維港以外進行填海及發展岩洞作出之意見

 

社區發展動力培育

就優化土地供應策略:維港以外進行填海及發展岩洞作出之意見

 

(如欲下載整份文件,請按這裡)

 

社區發展動力培育(下稱本智庫)持力關注香港的土地及城市規劃政策及問題,並曾經舉辦多項活動及連結多個公民社會,為香港的土地及城市規劃政策發聲。

 

本智庫於過去籌辦《環珠江口宜居灣區建設重點行動計畫》民間研討會、「香港的地產霸權」講座及展發。香港土地發展關注」計劃,推動市民及公民社會就城規及土地利用問題的關注。同時,本智庫為《扶貧智庫》聯席成員,並以聯席名義舉辦《城市規劃與扶貧》研討會,探討城市規劃問題及貧窮的關係。除此以外,本智庫亦以《政府山關注組》成員身份,協助推動保育政府山及中區政府合署西座;亦協辦「中環政府山新用途想創坊」,為尋找政府山一帶的規劃及土地利用與公民社會互動。

 

就發展局所推出的「優化土地供應策略」第一階段公眾參與,本智庫認為香港之土地政策應按照香港的人口政策而考慮。假如特區政府未有就香港的合適人口數目及結構作出規劃及預測,從而保障香港的環境、經濟及生活質素可以持續發展的話,一切尋找新的土地及空間檢討都會來得不甚成熟,亦未能夠為配合香港的未來發展作出適當的準備。

 

土地利用與本港的人口及經濟活動息息相關,可是兩者從來沒有明顯地在是次公眾參與中連結起來。政府統計署多年來均錯誤估算香港的人口及經濟增長,引致多項基建工程使用率偏低(如機場鐵路、青沙公路及三號幹線);而各個政府部門的官僚架構臃腫,加上沒有對私人持有之閒置土地進行懲罰性措施,導致房屋及辦公室供應與需要之間構成落差,間接為物業市場帶來不必要之外在因素。

 

特首候選人意見調查 – 第二階段

  特首候選人意見調查 – 第二階段   為了解社會對各特首候選人支持的變化,社區發展動力培育現正分階段進行網上調查,第二階段的網上調查已於本年2月27至 3 月4日進行。本智庫向有連繫之人士發出15225個邀請電郵,共收回245個有效回覆。受訪者中,逾六成人士擁有學士或以上學歷,四成七人士月入達$25,000或以上,七成五受訪者的職級為中級或以上。   主要發現 就誰適合成為下屆特首而言,梁振英的支持度比上一次調查下滑接近20% (由53%下跌至34%) 近半受訪者認為3位候選人(梁振英、何俊仁及唐英年)均不適合出任特首(49%(,比上一次調查(37%)上升12個百份點。 有61%受訪者認為唐英年不適合成為下屆特首。 於不支持各候選人的原因中,61%受訪者認為梁振英與部分政治勢力之密切關係;51%受訪者認為唐英年沒有管治能力。 除了經濟政策及醫療政策的政綱外,受訪者認為3位候選人(梁振英、何俊仁及唐英年)及1位參選人(葉劉淑儀) 於7個政策範疇的政綱均未能給予支持。   如欲閱覽全份調查報告,可以於此處下載。  

拯救香港公共檔案論壇

拯救香港公共檔案論壇

  早前在搬遷政府總部時,特區政府一下子銷毀了來自特首辦公室和多個政策局,等同三個國際金融中心二期高度的檔案,引起了各界的關注。政府制定或改變各項政策的原因和過程、公職人員的問責以及近日有關特首候選人的誠信等問題,均有賴相關的檔案公開後,真相方能大白。   香港是世界上少數仍未制定《檔案法》的地方,市民對政府和公管機構如何管理和保存與大家息息相關的公共檔案,毫不知情,公眾的檔案查閱權,更完全不受保障,這是一個尊重自由和法治的社會可容許的嗎?歡迎各界參與是次論壇,共同探討制定《檔案法》的必要性、逼切性和具體方向。   論壇資料 日期        :  2012年2月25 日 (星期六) 時間        :  上午10:00 –下午12:30 地點        :  香港金鐘夏愨道18號海富中心2樓206室   語言        : 中文(廣東話)   講者   吳靄儀博士      立法會議員 葉溵溵小姐      思匯營運總監 葉健民博士      香港城市大學公共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 黃永先生         商業電台策劃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