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最新消息

E2: Tech x Social in GEW 2013

Date: 9th Nov, 2013 Time: 1:00 pm – 5:30 pm Venue: Training Theatre, Level 3, Cyberport 3 (Core E) In HK,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tech entrepreneurs and social entrepreneurs, however they usually...

疾風勁草Power of Narrative展覽

疾風勁草Power of Narrative展覽

「疾風勁草」為一個立足社區的藝術創作計劃。今次的展品,是一班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學生,在探訪喪親人士、 視障人士、新來港單親婦女、劏房住客、特殊學習需要兒童及聽障人士後,把故事重新創作的繪本。   我們期望本次展覽,能展現社群口述故事的力量,以藝術創作重現社群 生活,讓更多香港人理解身邊被遺忘的社群,如何面對重重困難仍綻放活著的韌力。 有關展覽詳情如下: 展覽日期:    2013年10月5日至10月27日 開放時間:    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地點:            九龍觀塘道51號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畫廊 開幕時間:    2013年10月12日下午3時 詳情請留意我們的網頁  http://ec2-13-214-201-96.ap-southeast-1.compute.amazonaws.com/c2 “Power of Narrative” is a community-based art creation programme. The exhibits are picture books designed by young artists from the Academy of Visual...

Engagement Evening – Prof. Anthony Cheung Bing-leung (Secretary for Transport and Housing) 「政策對話及參與」系列 – 張炳良教授(運輸及房屋局局長)

Engagement Evening – Prof. Anthony Cheung Bing-leung (Secretary for Transport and Housing) 「政策對話及參與」系列 – 張炳良教授(運輸及房屋局局長)

*活動已完滿結束。有關活動相片可按此瀏覽。 Event was succesfully held and photos can be found here.   「政策對話及參與」系列 住屋需要與長遠房屋策略   社區發展動力培育舉辦「政策對話及參與」系列,旨在促進公民社會溝通交流。今次我們邀請了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教授,作為本次活動的對話嘉賓。 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推出諮詢文件,建議如何解決現時的房屋問題,內容包括評估未來10年的房屋需求及供應量、公私營的房屋比例、計劃縮短35歲以上非長者單身人士的輪候公屋時間以至劏房發牌制度等。  政府提出的建議是否能解決香港現時租樓貴、買樓難的局面?面對公屋輪候冊突破23萬大關,政府能否實踐承諾,為基層提供足夠的公屋單位呢?以供應為主導的房屋策略,忽略需求方管理,又會否導致另一波的供求失衡? 日期:    2013年9月27日(星期五) 時間:    下午6時30分至8時30分 地點:    天后電氣道148號21樓2102室 語言:    中文(嘉賓分享),英語及中文(對話交流) 費用:   全免 社區發展動力培育(CDI)為非牟利機構,致力於政策研究、公眾教育、倡議、社區服務等活動,有賴各方支持。(當日設置捐款箱,方便大家踴躍支持,或致電3114 0784安排郵寄捐款) 查詢:    3114-0784 (電話) 或 event@ec2-13-214-201-96.ap-southeast-1.compute.amazonaws.com (電郵) RSVP:    http://cdi-ee-201309.eventbrite.hk/     Engagement...

社區發展動力培育回應2013年財政預算案

社區發展動力培育回應2013年財政預算案

  就政府發表2013年的財政預算案,社區發展動力培育將會分民生、產業及政府理財思維三方面作出回應。 民生方面 一如以往,政府宣佈多項的紓困措施,如公屋免租、寬免差餉、電費補貼;綜援、生果金及長者生活津貼「出雙糧」等。這些「派糖」措施已實行多年,但很明顯地,這些惠民措施並沒有財富再分配的效果,無助於解決香港現時貧富懸殊的困局。 政府雖然撥款150億元予關愛基金推行扶貧工作,但「N無」人士的處境仍然嚴峻,根據樂施會的研究報告,在職貧窮的人口高達60萬,這批人士往往無法申請綜援,也無法上樓,因此每年財政預算案的紓困措施,他們總是無法受惠,政府實在應該訂立相關政策,而非一次性的措施,去幫助「N無」的在職貧窮人士。 另外,政府始終未落實推行全民退休保障,家庭主婦、已退休的長者以致失去工作能力的傷健人士,退休只能依靠自己的積蓄;長者生活津貼的門檻,使一些未達條件的長者只能單靠1135元的高齡津貼過活。人口老化的問題迫在眉睫,社會貧富懸殊日益惡化,一套長遠的全民退休保障規劃實在刻不容緩。 產業方面 在產業扶植的層面,政府重點仍然放在旅遊、物流、金融等「傳統」產業,對扶植其他新興產業幾乎毫無著墨。 文化藝術方面,政府只建議額外撥款5000萬元予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購藏本地視覺藝術家的優秀作品並公開展覽,但對於如何增撥資源予本地的藝術團體或音樂工作者,為他們提供足夠的創作及工作空間;以至於如何在軟件的層面上,支援西九文化區的發展,財政預算案均沒有具體的政策支援。 科研方面,除透過創新及科技基金向大學撥款1200萬元作技術轉移及實踐研發成果外,政府並沒有其他的措施支援香港科研的發展,可見政府的產業思維,仍然以「GDP回報」為主要的考慮;文化藝術、科技研發,如果沒有即時的經濟效益,就不是政府扶助的主要對象。 以GDP增長為唯一衡量政府施政成敗的指標,是遠遠落後於國際的標準。聯合國早於1990年便採用了「人類發展指標」(Human Development Index, HDI),以經濟收入、平均壽命、教育水平、社群融合等指標衡量國家發展,香港實在應該反省,要解決貧富懸殊問題,除「派糖」扶貧,推動經濟製造就業以外,我們量度社會發展的指標本身,是不是也出了問題。 政府理財思維方面 政府的財政盈餘高達649億元,但一直以來,政府不肯大幅增加經常性開支以落實長遠的社會福利規劃,反而把大量公帑用於一次性的「派糖」措施之上。現時政府的財政儲備,不論按本地生產總值的百分比,還是政府每月開支的月數計算,均逼近自1997年以來的歷史性高位。 政府雖一直聲稱巨額財政儲備是維持香港金融體系穩定的要素,但7340億元、佔本地生產總值百分之34、相等於20個月政府開支的財政儲備水平,是否完全不能用作於增加經常性開支,以至惹來民間「官富民貧」的指責,這是特區政府應當反省的。 民間早已有多項方案,以改善現時政府越「派糖」民望越低的困局。例如政府是否可以把賣地收益、外匯投資及印花稅等「波動收入」,以基金的形式滾存,以增加政府的經常性開支?更根本的,是政府能否擺脫「小政府、大市場」的窠臼,考慮重整本港的稅收結構,重新有效分配社會資源,達致最大的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