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制改革意見調查

政制改革意見調查   社區發展動力培育 (CDI)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 (HKU POP)   樣本資料   訪問日期              :2010年6月8至10日 訪問對象              :18歲或以上操粵語香港居民 調查方法              :電話訪問 抽樣方法              :從住宅電話簿中隨機抽出部份號碼,再用電腦配套另一部分。當成功接觸目標住戶後,再用出生日期抽取其中一名被訪者接受訪問。 樣本數目              :1,026個成功個案 整體回應比率      :66.2% 抽樣誤差              :少於+/-3.1% *樣本數據乃按照政府統計處提供之2009年終全港人口年齡及性別分佈初步統計數字,以「加權」方法作出調整。報告中所有數據皆以加權樣本為準。   本刊一切內容乃個別學者的研究結果,與香港大學立場無關。香港大學的民意研究計劃由鍾庭耀博士負責。   如欲下載調查結果,請按這裡

為殘疾人士創造就業機會及落實最低工資

經勞工界和基層團體多年的爭取,最低工資已開始展開立法程序,但對於殘疾人士,政府最初之主張是不把他們納入保障範圍,結果在響應團體爭取後才改變初衷。但把殘疾僱員納入最低工資,卻要引入對他們的生產力評估機制,若現在僱員被評為生產力低於「正常」,會根據其相應生產力的最低工資打折。我們認為此舉實違反最低工資的精神。

現時,在347,000名15歲以上殘疾人士中(不包括智障人士),只有45,800人(13.2%)從事受薪工作。在未能於就業市場覓得工作的302,100名殘疾人士當中,有絕大部份因苦無工作機會而無奈地選擇退休,並依靠申領綜援或家人支持來支付其日常生活開支。由此可見,殘疾人士顯然未被市場廣泛接納。

礙於各種因素,在職的殘疾人士目前大多受聘於非牟利的政府機構,他們大多在庇護工場和社會企業工作,這些機構為維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只能提供較低的薪酬。正因如此,殘疾人士的收入亦普遍低於整體人口,有近三成就業的殘疾人士收入少於$4,000,反映殘疾人士即使「自力」也未必可以「更生」。

正因為現行機制並未能全面解決殘疾人士的就業問題,因此我們建議政府實行先自願後強制的殘疾人士配額制度,為殘疾人士提供更友善和更多的就業空間,建議如下:

逐步推行殘疾人士的配額制度,首先要求政府部門及所有公營部門,受資助機構推行2%配額,每年匯報結果,在財政上鼓勵達標之部門;

  • 推動商界及其他機構推行自願配額制,但豁免僱用50人以下之中小企
  • 容許機構用購買傷殘人士社會企業之服務和產品再代替僱用傷殘人士;
  • 考慮提供稅務優惠及其他支援,以獎勵達標之機構;
  • 最後通過立法會制度化以上的措施。

 

如欲觀看本建議全文,請按這裡

Protest and Post-80s Youth

  Protest and Post-80s Youth A Special Report on the Post-1980 Generation in Hong Kong February 2010 by Michael E. DeGolyer, Director, Hong Kong Transition Project  & Community Development Initiative   Full Report can...

《青年看政制改革與社會發展》論壇

《青年看政制改革與社會發展》論壇

  主辦機構: 民主發展資源中心     根據一份由社區發展動力培育及香港過渡期研究計劃不久前發表有關80後的研究報告中指出,香港的80後對於社會發展的關注日漸加強,尤其是社會公義的議題方面,譬如普及平等(Universal Suffrage) 、功能組別的去留、貧窮方面。然而,除了研究報告的證明外,80後聲音的崛起顯然是你我共同目睹的事實。 就在這個大氛圍中,政務司唐英年先生就在日前宣佈了香港政制改革的建議,當中包括行政長官選委會委員人數增加至1200個,立法會 議席則增至70席,當中備受關注的功能組別則由原本的30席增加至35席,並設立5個新的功能組別等。作為香港社會動力、未來領袖以及目前備受關注的80後對政府的建議,有何評價呢? 民主發展資源中心特意籌辦《青年看政制改革與社會發展》論壇,並且邀請了政治學者與80後青年對話,務求達到集思廣益,互相啟迪之效。歡迎各界人士參與!   分享嘉賓:   在學青年 范長豐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 黃增健 (香港浸會大學學生) 鄧建華 (香港嶺南大學學生)  張樂芹 (香港浸會大學學生) 黃佳鑫 (香港理工大學學生) 余偉彬 (中學學生) 黃程 (中學學生) 在職青年 區偉熊 (中學通識科教學助理) 何子豪 (《Meta》執行總編) ...

「80後現象」研討會

「80後現象」研討會

    本會與香港浸會大學Hong Kong Transition Project的Michael DeGolyer教授合作的研究報告 “Protest and Post-80s Youth – A Special Report on the Post-1980 Generation in Hong Kong”已於3月31日正式發表,與此同時,本會亦舉行研討會,各嘉賓講者將集中發表對出現80後現象的分析,及對現時80後一群的看法。 自反高鐵集會開始,社會各界對80後現象都有不同的詮釋,政府及政界人士普遍認為此現象的出現,是由於年青人認為公共政策並未能照顧他們,故此對政府有強烈的不滿,而最近特首多次評論80後時都大多提及置業問題,究竟置業問題是否就是80後關心社會的唯一原因?另一方面,其實不少80後表示他們是因為看到公共政策對社會的不公義,而決定組織行動協助維護弱勢權益。故此,研討會將集中這方面的討論,深入探討。   2010年4月18日 (星期日) 下午 2:30 日期: 2010年4月18日 (日) 時間: 下午 2:30 地點: 香港城市大學LT-7(教學大樓)演講室 語言: 中文 嘉賓...

晚間講座:如何在多元的香港公民社會作有效管治?(二)

晚間講座:如何在多元的香港公民社會作有效管治?(二)

      晚間講座 如何在多元的香港公民社會作有效管治?(二)   繼分析香港行政與管治的現況後,林煥光先生將再深化討論對未來的展望及對特區政府進行更有效管治的見解及建議,敬請留意﹗     2010年2月3日 (星期三) 晚上 7 – 9時   主辦機構:社區發展動力培育 支持機構:香港民主促進會    講者 林煥光先生, GBS, JP 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 前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 題目 如何在多元的香港公民社會作有效管治? 地點 灣仔駱克道3號小童群益會607室 語言 中文 費用 免費

晚間講座:如何在多元的香港公民社會作有效管治?(一)

晚間講座:如何在多元的香港公民社會作有效管治?(一)

             晚間講座 如何在多元的香港公民社會作有效管治?(一)   2010年1月13日 (星期三) 晚上 7 – 9時   主辦機構:社區發展動力培育 支持機構:香港民主促進會    講者 林煥光先生, GBS, JP 前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 題目 如何在多元的香港公民社會作有效管治? 地點 灣仔駱克道3號小童群益會501室 語言 英文 費用 免費 PDF幻燈片下載   座位有限,敬請填寫下面的報名表留座,所有報名一經確實,我們會發出確認電郵。如有任何疑問,請致電3114-0784或電郵至emma.tam@reformhk.hk與譚小姐聯絡。 林煥光先生將於2010年2月主講如何在多元的香港公民社會作有效管治(二),敬請留意﹗

「六大優勢產業與政府在產業發展中的角色」

「六大優勢產業與政府在產業發展中的角色」

  「六大優勢產業與政府在產業發展中的角色」 by 施永青先生 尹德勝先生 及 羅祥國博士 日期: 2009年10月8日(四) 時間: 晚上6時30分至8時30分  語言: 廣東話  地點: 香港中環昃臣道1號香港會所  費用: 免費 演講嘉賓: 施永青先生(中原集團主席、現為策略發展委員會委員) 尹德勝先生(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香港品牌發展局創局主席) 羅祥國博士(全國政協委員、現任香港中文大學航空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主辦:香港民主促進會、社區發展動力培育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