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將推行市民自願參加的全民住院醫療保險計劃

政府將推行市民自願參加的全民住院醫療保險計劃

  類別 醫療制度 議題  政府將推行市民自願參加的全民住院醫療保險計劃 內容  《蘋果日報》報道,食物及衞生局制訂的自願醫保計劃,為市民提供入住私家醫院留醫三等房及做手術的基本保障。該計劃並規定參加的保險公司不能拒絕任何市民投保,包括醫療費用高昂的癌症,且不准斷保。 計劃推出首半年內,參加的市民一律獲保費永久七折優惠,直至出現索償為止;年滿65歲的投保人,政府會「陪供」,資助保費直至離世。政府預計,保費每日約4元至15元,愈年輕保費愈低。 特首曾蔭權10月發表施政報告時,將宣佈政府推行市民自願參加的全民住院醫療保險計劃,然後由食物及衞生局今年內諮詢公眾。 問題 自願醫保計劃成功與否視乎兩項基本因素:一是保費是否便宜;二是保障成本會否太高,令保險公司卻步。

九龍新地王,呎價逾萬六

九龍新地王,呎價逾萬六

  類別 土地及房屋政策 議題  九龍新地王,呎價逾萬六 內容 九龍塘義德道1號地皮昨拍賣,短短21分鐘內,由嘉里建設(683)以12.85億元投得,高開價95%,每呎樓面地價16587元,成為九龍新地王。 中原地產九龍豪宅董事李子明表示,九龍塘義德道1號地皮昨高價售出後,九龍塘及何文田即有三成業主封盤及反價,平均加幅7%至10%。 而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接受明報書面訪問時,否定限制境外人士在港買樓的建議,理由是要保持香港的自由營商環境。 問題 政府新一輪冷卻樓市措施雖提及增加土地供應,然而政府承諾推出拍賣的三幅土地僅提供540個單位,明顯是雷聲大雨點小,無力壓抑樓價。政府為此應大量增加土地,以平抑飆升樓價。 另外,內地買家狂掃本港豪宅,料中下價樓的樓價亦會逐步上升,政府有需要採取有效措施,阻止炒風向居民樓蔓延。

代理特首唐英年突閃電訪京

代理特首唐英年突閃電訪京

  類別 一國兩制 議題  代理特首唐英年突閃電訪京 內容 政務司司長唐英年昨秘訪京城八小時,一半時間不知所終,全程亦未向傳媒發表一句話。 當局僅表示,唐英年在北京與港澳辦副主任周波討論兩地經濟合作事宜,但未有解釋為何唐突然匆匆訪京。   特區政府對唐英年突然訪京三緘其口,本港報章紛紛推測唐此行目的,有的指他曾與盛傳將退休的港澳辦主任廖暉密會,兩人可能談及特區近期問題,如菲律賓脅持人質事件等。另有政圈人士估計,廖暉有可能交代其退任安排,甚至介紹其接班人予唐英年認識。 熟悉內地事務的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認為,唐英年匆忙訪京極不尋常,估計或與菲律賓人質事件引發的「次主權」討論有關,中央或擔心有關討論一旦擴散會影響特區管治。

田北俊轟特區政府是守財奴

田北俊轟特區政府是守財奴

  類別 施政報告 議題  田北俊轟特區政府是守財奴 內容 前自黨主席田北俊上周五在《明報》發表題為⟨2.2 萬億儲備再多無用,解決深層次矛盾更重要⟩評論文章,公開批評特區政府是守財奴,「庫房水浸卻對市民福祉錙銖必較,導致香港貧富懸殊冠絕發達地區」。 他又為商界喊冤,批評政府「只顧累積儲備,取之於商,卻未有用之於民,令社會貧富懸殊日益嚴重,市民怨氣無處宣泄,責怪政府之餘,也將不滿指向商界,漸形成一股反商情緒,商界被標籤為「官商勾結、輸送利益、無良僱主」等,商界有冤無路訴。 他促請特區政府善用儲備回報,持續改善民生,落實扶貧委員會2007年建議,提供中小企利潤免稅額、以及提高薪俸稅免稅額等。 問題 田北俊評論僅為商界開脫責任,以被標籤為「無良僱主」為例,自由黨立法會功能組別議員張宇仁早前提議將最低工資水平定立為每小時廿元,立即引起社會各界強烈批評,試問在這事件上,誰是「守財奴」?誰「錙銖必較」?誰是「無良僱主」?答案呼之欲出,顯而易見。 值得注意的是,田北俊的建議措施未向大財團開刀,也迴避了市場被大資本大集團壟斷的根本問題。

廣播業困局與未來發展的路向報告會暨大氣電波「霸權」論壇

廣播業困局與未來發展的路向報告會暨大氣電波「霸權」論壇

 

社區發展動力培育於廣管局為多家有意經營免費聲音及電視業務進行公眾諮詢的期間,特意研究香港的廣播業,旨在為未來的廣播政策提供意見。我已於2010年8月29日下午公佈研究結果,亦有以下的多個結論。

  • 廣管局作為推動香港廣播業發展的機構,擁有執法、發牌等權力,在過去幾十年卻了無功績,對於今天這個困境,廣管局應負上最大責任。
  • 無線電視在香港一直都有「獨大」的情況。一些手段違反了《廣播條例》第十三條「禁止反競爭行為」及第十四條「禁止濫用支配優勢」。但廣管局多年來坐視不理,任由無線壟斷坐大。
  • 香港廣播業的發牌制度存在極大問題,整個程序欠缺透明度、問責性、獨立性。

就以上的發現,我們有以下的要求:

  1. 維持廣播業的公平競爭,防止壟斷
  2. 提高決策透明度和問責性,保障人權和自由
  3. 積極執法,維持廣播界的公平環境
  4. 定期公開諮詢公眾,採納公眾意見
  5. 開放媒體市場,以公眾利益為依歸
  6. 盡快推廣數碼廣播,以容納更多頻道
  7. 鼓勵社區電台、社區電視、社區多媒體中心的發展
  8. 製播分家,要求外判部分節目製作
  9. 設立公眾頻道,加強社會參與,促進言論自由

整份研究可於此處下載,歡迎採用及轉載。如欲索取簡報,請與我們聯絡。

 

「香港土地發展關注」計劃第一節專題導讀暨分享會完滿結結束

  社區發展動力培育於8月24日邀請了城市大學公共及社會行政學系葉毅明助理教授以市民身份與不同朋友解構經典。   當晚葉教授與一眾參加者分享了美國60年代流行的Regime Theory,同時亦以香港本土作例子,簡單解構香港不同時期,如港英年代、董建華年代及現在曾蔭權時代的不同Regime。然則,一如葉教授所言Regime Theory 是概念多於理論,而且難於找到證據證明存在,故此Regime 應該視為一種理解社會形勢的觀點多於預言性質。   是晚參加者以親身工作及學習經驗互相刺激,互相補充,討論氣氛熱烈,分享會於晚上9時完滿結束。

西九文化區第二階段諮詢上周五展開

西九文化區第二階段諮詢上周五展開

  類別 文化政策 議題  西九文化區第二階段諮詢上周五展開 內容 為期三個月的西九文化區第二階段諮詢上周五展開,三個概念圖則首次和公眾見面。它們分別是由Norman Foster 及Partners設計的「城市中的公園」;由嚴迅奇領導的許李嚴建築師有限公司設計的、靈感來自清明上河的「持久活力」以及由Rem Koolhaas 領導的Office for Metropolitan Architecture設計的「文化新尺度」等。 身兼西九董事局主席的政務司司長唐英年表示,雖然最終會有一個方案成為主要方案,但它亦可以吸納另外兩個方案的亮點。 西九管理局發言人表示,有關方面挑選最終方案時,公眾意見將作參考之用,預計2012年前有關方面可向城規會遞交規劃大綱。 西九管理局在三個月諮詢期內,除了在港九新界舉行公眾論壇外,還透過問卷調查收集公眾意見。 問題 據《信報》上周六報道,政府在今次西九諮詢中主要就設計概念諮詢公眾,沒有透露日後西九商住用地資料。而三個設計概念圖均留有不少空間,在一點八一地積比率不變下,令人關注商住項目將有更大發展餘地,令西九文化區最後成為超級豪宅項目。 除了西九文化區最終會否成為超級豪宅,引起公眾關注外,西九文化區內各建築的用途、內容、展品,政府仍未向公眾提出足夠資訊及指引,令人擔心西九文化區究竟將發揮怎樣的文化藝術作用。 今次諮詢的問卷既長又多,足足長達十五頁,沒做到簡而精,能否吸引公眾參與填寫,本身就是極大的問號。

智經建議政府興建零首期房屋

智經建議政府興建零首期房屋

  類別 土地及房屋政策 議題  智經建議政府興建零首期房屋 內容 有「特首御用智囊」稱號的智經研究中心,昨就政府如何協助市民置業提出六大建議,當中包括: ⟨一⟩協助合資格夾心階層購入由政府興建的「零首期」房屋;⟨二⟩提供「半租半買」計劃,合資格人士只付五成金額,另外五成權益由政府指定中介機構持有,申請者付低廉租金,十年內可買斷;⟨三⟩容許合資格人士提取強積金支付首期;⟨四⟩鼓勵發展商推行簡約建築,樓宇不設高級會所或豪華大堂;⟨五⟩提供額外供樓利息稅務優惠; ⟨六⟩增加土地供應 智經強調,有關建議是協助夾心階層買300萬元以下的中價樓,相信不會嚴重衝擊樓市。   問題 智經研究中心對復建居屋隻字不提,看來政府沒有意圖為市民提供安身之所。零首期房屋不像居屋般為普羅大眾提供相對便宜的居所,市民每月仍要繳付零首期後的高額供款。 智經建議目標旨在置業,但不等於安居。而有關建議首重樓價,而不是以人為本。  

商界及意見領袖調查:近半被訪者傾向將最低工資水平訂為介乎時薪28.1至33元港幣之間

商界及意見領袖調查:近半被訪者傾向將最低工資水平訂為介乎時薪28.1至33元港幣之間

  類別 勞工政策 議題  商界及意見領袖調查:近半被訪者傾向將最低工資水平訂為介乎時薪28.1至33元港幣之間 內容 南華早報與市場調查公司TNS在七月三十至八月九日訪問了本港一千名意見領袖及商界決策者,發現近半被訪者傾向將最低工資水平,訂為介乎時薪28.1至33元港幣之間,接近本港工會爭取的工資水平。  調查顯示,五成六被訪者表示,他們接受最低工資實施後產品或服務價格有所上升,而三成三的受訪者則表示不會接受因最低工資而引發的加風。      問題 不少僱主組織均反對將最低工資水平訂在時薪二十五元以上,但上述調查卻可能反映僱主團體與商界決策者或管理人對最低工資水平的不同。 而這個差異也反映,相當商界管理人均願意承擔外界以為更大的社會責任,這有助縮窄勞資雙方就訂立最低工資水平的分歧。    

在地研究工作坊 — 社區營造在香港的困境及建議

  2010年8月17日,社區動力發展培育獲天水圍郭一葦中學邀請分享有關在進行通識專題研習的心得及經驗。        當天,社區動力發展培育成員鄺浩然先生以「社區營造在香港的困境及建議」為題,與10位新高中同學實地在走進城郊洪水橋作實地考察,透過觀察與分析探討隱藏在社會中的種種現象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