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士大遊行 要求同享最低工資保障

殘疾人士大遊行 要求同享最低工資保障

9月26日(日) 殘疾人士大遊行 要求同享最低工資保障

時間:上午11時 
地點:遮打花園遊行至政府總部
嘉賓:梁耀忠、張超雄、張國柱

我們的四項堅持:

1. 要求殘疾人士同樣可享健全人士有最低工資水平,若殘疾人士接受生產能力水平評估後,被評定不足100%生產能力,政府應提供補貼至100%水平,上限50%。

2. 受生產能力水平評估之殘疾人士在一般而言不會被評定為最低工資的50%,倘若被評定50%以下,政府應提供第二次的評估,以確保殘疾人士工作能力不被低估,造成不公。

3. 對於殘疾人士現有工資已達或高於最低工資水平,政府不容許他們再評估,以免殘疾人士被受僱主壓力而主動作出評估

4. 政府應立法制定殘疾人士就業配額制度,要求50人以上之企業及團體,需要聘請不少於2%的殘疾人士。

香港「應否申辦亞運」公眾諮詢展開

香港「應否申辦亞運」公眾諮詢展開

  類別 休閒及體育政策 議題 香港「應否申辦亞運」公眾諮詢展開 內容 特區政府昨展開為期六星期的「香港應否申辦2023年亞運」的公眾諮詢。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稱,按現價水平,申辦2023年亞運會直接總成本約為137至145億元,包括32至40億元營運開支及105億元資本開支。 當局預料亞運門票、銷售及贊助等收入為7億至8.6億元,並創造逾萬個職位及吸引最多7萬名遊客,帶來經濟收益約4億至6億元,但和近百五億直接成本比較,料申辦亞運最高虧損138億元,即香港將「蝕辦」亞運。 民政局局長曾德成表示,主辦亞運將有助推動本地體育運動發展,增加社會凝聚力以及香港的國際地位。 問題 政府公開文件據報並未包括財務報告,具體開支資料不詳,令人憂慮虧損會否較估計的大。 公眾諮詢僅六星期,公眾沒有足夠時間,詳細了解報告,以作決定。 雖然民政局局長曾德成強調,主辦亞運將有助推動本地體育運動發展,但沒有透露主辦亞運如何推動本地體育發展,特別是軟件的發展,例如體制、架構、運作、文化等,令人關注所謂發展僅顧及部份既得利益者。 政府務須提供包括財務報告在內的更多資訊,並延長諮詢期,且要透露諮詢方法形式等,以便增加透明度,加強公眾知情權。    

Destruction of Historic Wall at St. Andrew’s Nathan Road

Destruction of Historic Wall at St. Andrew’s Nathan Road

 

While there has been a lot of back slapping and media coverage with regard to heritage preservation in Central and WanChai, well loved historic sites on Kowloon are being raped and pillaged.

 

An appalling example is the proposed redevelopment of the tranquil green slope and the one hundred year old wall in front of Saint Andrew's Church at 138 Nathan Road into a religious centre.  This is the only stretch of street in TST that retains its original appearance.  It also fronts a GIC compound that includes The Hong Kong Observatory and the Former Kowloon British School, both listed monuments. St. Andrew's is a graded historic building.

 

For details on the development check out the brochure in English and Chinese( http://www.standrews.org.hk/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234&Itemid=218) .The hillside will be completely gutted and the old wall replaced with a glass frontage topped by a faux Disney colonnade.

 

2023 亞運會耗資100億港元

2023 亞運會耗資100億港元

  類別  休閒及體育政策 議題 南早:2023 亞運會耗資100億港元 內容 政府今日向立法會遞交2023亞運會的公眾諮詢文件。南華早報引述消息稱,假設不興建新運動場館的情況下,整個亞運會耗資約100億港元。 報道稱,政府計劃亞運會主要項目,在啓德體育城內舉行。 而選手村則和地產商合作發展,因此建築費用不會列入主辦費用內。 問題 香港百億亞運會否淪為政府、地產商以及既得利益集團的另一俱樂部? 如何善用公帑?確保本地運動員利益以及本地運動事業得到最大保障及發展,肯定是香港百億亞運最重要的議題。 如何確保官商合作發展選手村,做到公平公正,不會變成私相授受,以致被指為明益地產商或個別地產商。 政府務須制定全、長遠、公平的休閒及體育政策。

不用Facebook,也很虛…擬的公眾諮詢

不用Facebook,也很虛…擬的公眾諮詢

  資助市民自置居所諮詢昨(17日)結束,政府收到800份意見書,網上留言逾5,300則,負責的運輸及房屋局稱將花數周整理意見,料行政行長官曾蔭權下月發表施政報告將有交代,運房局再三強調政府未有定案。不過,稍為留意新聞的朋友該覺得奇怪:「政府不是已經有定案嗎?!」   被稱為「特首智囊」的智經研究中心早在8月23日提出六項建議,其中一項建議是「半租半買」即市民與政府指定中介機構「一起」買樓,然後申請人可用較優惠租金租用餘下五成物業,十年「供斷」。隨著諮詢即將結束,政府繼續引導輿論,透過向主要傳媒放風,將由智經提出的六大建議,逐步收窄為與「半租半買」是雙身同體的「先租後買」,不合資格申請公屋及沒能力買私樓的夾心階層,可先租住單位,然後三年或五年後用該筆租金作為購買租住單位或選擇遷出。房協據報透過重建舊屋邨或獲政府撥地建屋,推行計劃。   諮詢期,智經拋出半租半買;諮詢期末,政府消息人士再拋先租後買,若說政府沒有定案,誰信?不過,政府當然要否認,因為既然有了取態或定案,還打鑼打鼓的做公眾諮詢,不就是說愚弄公眾嗎?   政府了解傳媒「求新」或「求獨(獨家消息)」的運作邏輯以及短小精悍的版面美學,以匿名政府消息人士,就可進佔輿論高地,免費宣傳政府心儀方案,主導輿論,建構「自置居所= 先租後買」主流論述。   或者,再說,政府拉一個打一個的操控民意手法,已了無新意。不過,既然政府對此樂此不疲,那焉有不說之理。諮詢結束後第一日,香港有報章披露政府在太古城舉行的焦點討論小組,不向居民發問復建居屋問題。這正反映政府要冷處理復建居屋這個在民間獲得廣泛支持的可能方案,或許,不惜一切,將有關討論邊緣化,不能成為公眾主要議題。

最低工資立法

最低工資立法

  類別 勞工政策(扶貧政策) 議題 最低工資立法 內容 樂施會根據政府統計處數據作出分析,發現今年第二季有192,500個在職貧窮戶(約660,700人),比2005年的172,600戶(約595,600人)多12%,反映本地在職貧窮家庭數目持續上升;而貧富懸殊的嚴峻程度更處於歷史高位。 在職貧窮戶家庭負擔較重。2005至2010年第2季期間,在職貧窮戶當中,平均每名在職成員需要供養2名非在職成員,而一般在職住戶的在職成員,平均只需要供養0.8名非在職成員。 2010年第2季,192,500個在職貧窮戶之中,有124,300戶的每月入息低於相應人數住戶的平均綜援金額,佔64.6%;但當中只有14,887戶申領綜援,申領比率約為12.1%。 貧富懸殊嚴重,處於歷史高位。全港最富有10%住戶,月入為最貧窮10%住戶的27倍:2010年第1季,全港10%最富裕戶,其每月入息中位數是10%最貧窮戶的每月入息中位數的27倍。 樂施會促請政府立即採取實質扶貧行動,包括確保最低工資能照顧在職家庭的生活需要,以及制訂其他收入保障政策,以協助在職貧窮家庭脫貧。長遠而言,政府應研究稅務優惠政策,作為最低工資的配套措施及其中一項入息支援措施。 問題 最低工資立法將「確保最低工資能照顧在職家庭的生活需要」條文排除,意味工資水平將不能協助在職貧窮戶成功脫貧,令最低工資立法原意大打折扣。 為協助在職貧窮戶脫貧,樂施會的倡議值得支持,即政府有必要推出更多工資保障措施,如保證僱員的最低工資水平能供養自己及最少一名非在職家庭成員;擴大交通費支援計劃範圍至全港18區,並取消最多一年的領取時限以及擴大俗稱「社區褓姆」計劃的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至全港十八區,而「社區褓姆」時薪亦應合符最低工資的規定。

香港測量師學會促設跨部門房產小組

香港測量師學會促設跨部門房產小組

  類別 土地及房屋政策 議題  香港測量師學會促設跨部門房產小組 內容 政府就是否資助市民自置居所的公眾諮詢今日結束。香港測量師學會昨指出,政府制定長遠房地產政策時涉及的人員過多,指各局長及局級官員雖合作無間,但因範疇涉及其他部門,令官員制定政策時難免會出現若干問題。 本港房地產事務由兩個局負責,一是運輸及房屋局,一是發展局。 測量師學會亦要求政府設立一個由各局官員組成的小組,共同構思房地產發展。 學會亦促請政府設立智庫,成員包括發展商、壓力團體、學者及其他持份者,就房屋政策提出建議。 問題 測量師學會意見反映,政府制定房屋及土地政策時,可能出現政出多門的問題。 測量師學會有關成立智庫的建議亦可能反映,政府制定政策時,未能廣納民意,不同持份者的意見未必得到充份、具體以及認真的反映及重視。

租轉買房屋資助計劃

租轉買房屋資助計劃

  類別 土地及房屋政策 議題 租轉買房屋資助計劃 內容 資助市民自置居所公眾諮詢將於明天結束,南華早報今引述消息人士指出,特首曾蔭權將於下月的施政報告中推出租轉買房屋資助計劃,協助家庭入息收入超過公屋住戶限制但又未有足夠能力自置物業的市民。 報道引述熟悉有關討論的官員稱,參加計劃的市民在首三或五年租住有關樓市,之後他們要選擇買入有關單位或遷出,而過去租金可用作買樓之用。 據報,有關樓宇將料將由房協負責興建,政府暫時沒有公布樓宇售價,或會否提供折扣,或拆扣若何? 問題 政府有需要將各種可能選擇以及當中的利弊,做全面分析, 讓公眾知所選擇,而不是好像目前般,不斷拋出政府方案,引導輿論,令市民先入為主,箝制公眾期望,以為復見居民再也不是選擇之一? 這是假諮詢嗎?

公營醫療系統

公營醫療系統

  類別 醫療政策 議題  公營醫療系統 內容 南華日報引述知情人士消息,根據政府草擬的新醫療政策文件,若在職家庭醫療開支超出他們全年收入若干比例,他們亦可同樣免費使用公營醫院服務及相關的藥物。 不過,報道沒有透露政府設定比例,但香港病人權益協會認為,有關比例不應超過百分之十。 這是政府設計的第二安全網,第一安全網是照顧正接受社會福利的人士及通過入息審查的人士。 據報,政府本年稍後就自願醫療保險計劃進行公眾諮詢後,有關政策將正式出台。 問題   醫療開支與家庭入息比例當然是公眾關心的問題,因為它決定誰可以進入政府免費公營醫療系統。 不過,暫時未知該等家庭將得到何等醫護照顧?是和第一安全網看齊?還是有所差別? 另外,整個計劃將如何操作?會否對急症病人有特別處理? 政府計劃斥資五百億支持自願醫療保險計劃,但最終的受惠者是保險公司?高收入入士?還是普通病人? 若將這五百億投放在公營醫療系統,病人會否更能受惠?

中學自願減班計劃

中學自願減班計劃

  類別 教育政策 議題  中學自願減班計劃 內容 教育局本年初為回應入讀人數減少而推出的中學自願減班計劃,僅23間中學校響應。 教育局長孫明揚繼續向小班教學說不,強調若推行小班教學,中學教育開支將會倍增,由2010-11年財政年度的200億增加至400億,因此批評有關建議是不切實際。 他開腔要求課室不足的名校「自願」中一減班,更明示將會強制官立中學先行減班,以作其他學校的榜樣。      問題 小班教學有助提升教學質素,對解決貧富懸殊、促進社會發展亦有幫助。 政府有需要詳細說明中學小班教學的開支預算,是否真的要增加二百億?由目前的二百億增加至四百億? 若政府未能說服公眾「算數原來係咁計」,政府隨時又被批評愚弄市民。 若真的要增加開支,但可能換來更高的教學質素,更好的人才,更公平的社會發展,相信香港人是願意聽取各多的意見。政府在此反而應進行更多公開諮詢,聆聽民意,而不是剛愎自用,否則將再失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