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成長及就業計劃

 

社區發展動力培育(CDI)為一專注培育、促進社區及社會發展的非牟利機構,為非政府機構、智庫及政策實踐機構提供一個開放的平台,以優化市民生活為目標。

 

CDI正舉辦「青年成長及就業計劃」“Life Growth & Job Opportunity for Youth”,計劃主要為正在求職的學生、年青朋友、畢業生和會員,及有志培養青年成為未來棟樑的企業或機構作職業配對

 

一方面,CDI會安排一連串的工作坊,目的為要訓練求職者去了解香港社會的工作環境、工作和職場的狀況、認識個人的長短處等,從而作好準備作生涯規劃、了解就業前境和職業面試準備。「青年成長及就業計劃」亦會為青年人於個別圈子或行業提供具趣味的特定訓練,如傳媒、網絡互動媒體、社會服務行業、公共事務、學術研究等等。再者,我們的「青年成長及就業計劃」亦可特別為青年提供度身訂做的工具,例如以拍攝錄影短片去介紹自己和設計具吸引力的圖像履歷表。

 

《難免的社會變化與可免的負面影響──香港老化社會和現有長者政策的問題》 研究報告

隨著香港人的平均壽命不斷延長,港人現已成為世界上已發展經濟體系中平均壽命最高的地區之一。預計香港的老年人將比過去幾代人經歷更長的退休生活;同時,社會需要預留更多資源照顧更多的老年人。雖然人口老化會為公共開支帶來一定壓力,但這絕不代表政府可把照顧老年人的責任卸下。   由於一直沿用的福利政策不再滿足香港社會發展的需要和期望,政策有迫切需要重新調整以減輕人口老化的潛在問題。為了提供一個實體框架去微調現有的老人政策,深入了解現行制度的不足。   社區發展動力培育,聯同香港工商專業聯會及香港前瞻中心於2010年12月14日下午2時30分舉行記者會,聯合發佈《難免的社會變化與可免的負面影響──香港老化社會和現有長者政策的問題》研究報告;並由香港工商專業聯會主席鍾逸傑爵士、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名譽副教授馮可立及社區發展動力培育政策成員Rachel Cartland向傳媒簡介該份報告及回答傳媒提問。   該報告參考了世界銀行提出五大退休保障支柱模式進行研究,並發現現時在香港實行的福利政策,研究發現有以下不足的地方:   安全網作為第零支柱不足應付長者退休生活,而有關負擔將成為社會的包袱。政府訂下没有必要的條件只會令有需要的長者不去申領綜援。 第一支柱的社會津貼雖有改善,但不足以援助一些不願申請綜援的長者。據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界定,有269,000名長者生活在貧窮中,185,000名長者受綜援保障。這意味著84,600名長者拒絕申領綜緩,而又活在貧窮中。大概有10%老年人實際上只依靠高齡津貼作為他們主要的收入來源。當中,三分一人每月得到家人平均$1100的財政支持,而三分二人或55,000名長者則純粹依賴高齡津貼過活。 以強積金作為第二支柱未能為全部人口提供足夠的保障。目前,大約有280萬長者、低收入人士和無業者,如家庭主婦,目前是不包含在計劃之內。而所規定的10%供款相對較低,令供款成員所得到的金額並不足以應付退休生活。由於供款金額偏低,低收入工人將無法儲蓄足夠的金錢,結果,壽命愈長,財政保障愈少;收入愈少,退休後的生活水準則愈低。 以個人儲蓄和家庭財政支持作第三支柱將會變得脆弱。家庭財政支持一直是推動第三支柱的核心組成部分。然而,隨著過去數年家庭規模不斷減少,以家庭財政支持作為第三支柱的單一組成部分没有預期中理想,令未來的長者不應只依賴家庭支持作主要的收入來源。 以政府為長者提供的服務為第四支柱須要輪候更長的時間。即使政府目前所提供的護養服務質素普遍得到各服務使用者滿意,但服務的覆蓋能力遠遠低於整體老化人口,令申請者往往需要輪候很長的時間方能享用服務。   研究報告建議《安老事務委員會》完善它的角色,應全面檢討這五條支柱的政策,提供一個全面的分析及建議,使政府可作長期步署來應付人口老化所帶來的經濟及社會壓力。研究報告亦認為長者應被視為一種社會資源,而不是社會負擔,他們有能力回饋社會,提高退休年齡是其中的一個考慮。   公眾可於可於此處下載整份報告。如有垂詢,請致電2123-1701或電郵至event@ec2-13-214-201-96.ap-southeast-1.compute.amazonaws.com與社區發展動力培育聯絡。

《難免的社會變化與可免的負面影響──香港老化社會和現有長者政策的問題》研究報告

《難免的社會變化與可免的負面影響──香港老化社會和現有長者政策的問題》研究報告

  隨著香港人的平均壽命不斷延長,港人現已成為世界上已發展經濟體系中平均壽命最高的地區之一。預計香港的老年人將比過去幾代人經歷更長的退休生活;同時,社會需要預留更多資源照顧更多的老年人。雖然人口老化會為公共開支帶來一定壓力,但這絕不代表政府可把照顧老年人的責任卸下。 由於一直沿用的福利政策不再滿足香港社會發展的需要和期望,政策有迫切需要重新調整以減輕人口老化的潛在問題。為了提供一個實體框架去微調現有的老人政策,深入了解現行制度的不足。 社區發展動力培育,聯同香港工商專業聯會及香港前瞻中心將會聯合發佈《難免的社會變化與可免的負面影響──香港老化社會和長者政策的問題》研究報告,並誠邀傳媒出席採訪,詳情如下:   日期:    2010年12月14日(星期二) 時間:    下午2時30分 地點:    天后電氣道148號21樓2102室 ─CDI社區互動室 嘉賓:    鍾逸傑爵士      香港工商專業聯會主席、香港布政司司長(1985-1987)、署理香港總督(1986-1987) 馮可立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名譽副教授 歐贊年先生      社區發展動力培育政策成員 Ms. Rachel Cartland   社區發展動力培育政策成員、前社會福利署助理署長   如有垂詢,請致電2123-1701或電郵至event@ec2-13-214-201-96.ap-southeast-1.compute.amazonaws.com與巫先生聯絡。

中環政府山新用途-想創坊

 

 

「中環政府山新用途」想創坊

公共專業聯盟  主辦

思網络及社區發展動力培育  協辦

 

日期:2010年12月11日(星期六)

時間:上午10:00am-12:30pm

語言:廣東話及英語

地點:香港天后電器道148號2102室CDI社區活動室

報名:有興趣參加的朋友請致電82006332或電郵至info@procommons.org.hk登記

 

香港願景2030-「港產.創 意」研討會

  主辦及內容策劃 主辦     「港產.創 意」研討會   自製潮物、港產片、家電品牌、以致本地的大型基建,甚麼產業最能代表香港的核心價值?近年被熱門討論的環保、保育及文化議題,能否成為新一代的創意產業? 我們將邀請不同行業的嘉賓,一同仔細探討。     日期:2010年12月3日(五) 時間:晚上7:00至9:30 地點:香港天后電氣道148號2102室 語言:廣東話 嘉賓︰ 陳嘉怡女士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品牌顧問──勰高創辦人 林旭華先生 社區發展動力培育成員、OurTV民間公共廣播服務總監 歐贊年先生 社區發展動力培育成員   *此節目不需要報名   查詢:電 話3114-0784  電郵event@ec2-13-214-201-96.ap-southeast-1.compute.amazonaws.com

CDI’s response on the Stage 2 Public Engagement Exercise of Western Kowloon Cultural District

(本回應此提供英文版本)

CDI’s response on the Stage 2 Public Engagement Exercise of Western Kowloon Cultural District

Community Development Initiative (CDI) has been engaging in the current stage Public Engagement (PE) exercise of the Western Kowloon Cultural District (WKCD). With hosting Dialogue with Architects series as well as supporting “Inspirations from West Kowloon – Professional Workshops on WKCD designs” organized by the Professional Commons, we are dedicated to provide recommendations as well as facilitating discussions in the public in order to project a vision on cultural district that Hong Kong people treasure. Our organization would be appreciated if board members of the WCKD Authority can consider the following when evaluating 3 conception plan options.

 

「公民社會看《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之檢討與立法建議」交流會

主辦          支持   「公民社會看《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之檢討與立法建議」交流會    監警會投訴資料外洩、八達通會員資料被用作促銷用途、網絡欺凌,統統反映現行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不足之處﹔透過加重罰則、通報機制的設立等手段,究竟新修訂的建議阻嚇性有幾大,就讓我們與民間及官方代表一同討論,發表意見。     嘉賓︰ 蔣任宏先生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 莊幼玲女士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首席助理秘書長 余若薇女士 立法會議員 譚偉豪先生 立法會議員(資訊科技界) 羅沃啟先生 香港人權監察總幹事 單仲偕先生 社區發展動力培育政策成員 Rachel Cartland 社區發展動力培育政策成員 王岸然先生 社區發展動力培育政策成員、時事評論員 羅健熙先生 Roundtable Community成員、社區發展動力培育政策成員 黃世澤先生 時事評論員...

社區發展動力培育對《個人資料(私隱)條例》諮詢文件的回應

社區發展動力培育對《個人資料(私隱)條例》諮詢文件的回應

 

社區發展動力培育對《個人資料(私隱)條例》諮詢文件的回應

 

隨著監警會投訴個案資料外洩,以至八達通將「日日賞」會員資料轉移到保險公司作傳銷之用,這些個案均足以顯示現有的私隱條例存在漏洞。雖然政府有關諮詢文件列出多項修訂,但CDI認為仍有不足之處。現將部份重點闡釋如下︰

 

屬於市民及文藝工作者之 西九公聽/對話馬拉松

  

 

 

屬於市民及文藝工作者之西九公聽/對話馬拉松

西九諮詢的最後一天衝刺(1120日星期六)

 

作為市民及藝術工作者,對以文化為名及擔負香港文化願景的西九文化區極具期望,關注之心經年不減,欲參與討論對話或解惑提問的大有人在。

 

一直以來由西九管理局主辦的諮詢大會雖然數目不少,因著各種因素,本想讓市民及藝術工作者暢所欲言的效果卻不易達到。各路香港市民,包括文化人、藝術工作者、文化政策研究者、建築師等相關人馬,實有需要以民間為背景,由下而上,仔細論述又同時聆聽各方的真正需要和心聲,好找出香港的文化定位和身份(框架),尋找進而確立所需的內容和人材(軟件),那樣談起建築實體和區內規劃(硬件)時就更有意義又具備確實的底子背景了。

 

能否把文化期望直達政府?還要看各位市民和文化藝術工作者!

歡迎各位到來參與討論香港的文化未來和西九文化區的各種各樣,一班文化藝術工作者和三間西九顧問建築公司建築師代表,就在位處西九的太子藝廊與大家作民間公聽和民間對話!

之後我們會將討論意見歸納,交予西九文化區管理局。

 

期:20101120(星期六)

時間:晚上6:00

(歡迎大家由星期五開始參觀C & G Artpartment藝廊之展覽,不停對話)

地點:九龍太子西洋菜街南222號3樓C&G Artpartment